訪談紀錄-鄭睦群【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】

李登輝基金會-鄭睦群

採訪名稱 李登輝基金會執行長
採訪日期 01月12日(四)
採訪時間 下午2:00~4:00
採訪地點 淡江中學校友會館
被採訪人 鄭睦群
採訪人 黃文懋
紀錄人 劉又慈、郭鎔瑜
採訪目的 想深入了解李登輝的歷史、在台的政治貢獻,和了解行腳的目的與動力。

引言
  這次的網界博覽會,我們將李登輝先生為題。我們邀請到了李登輝基金會的執行長鄭睦群先生受訪,並為我們解惑,有關於李登輝先生的事,他也是從書中、李先生女兒口中得知,創辦基金會的目的也是為了將李登輝先生的信念傳至後代。

1.關於李登輝的兒時
  李總統小時候是因為很害羞的人,由於爸爸是刑警的因素,會一直換分局,導致李總統小學階段不停的換學校,加上李總統本身個性內向,在中學以前聽他提到的好朋友並不多。這些因素的影響,李總統喜歡自己獨處,就發展出李總統很愛「閱讀」,因為書是想在任何時間點都可以翻閱,也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的事物,當時他們家是做生意,爸爸又是刑警,經濟上是相對很穩定的,李總統會請他爸爸買百科全書給他看,這也就是他中學時期前的興趣。

2.用一句話形容李登輝

  李總統自己是誠實自然,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「意志非常的堅定、堅強」,但是他的手段可以妥協。在當時,台灣的邦交國持續的下跌,李登輝上台後覺得不能在怠惰下去,於是他開發出一項新的外交-務實外交,加上當時台灣經濟是正在往上爬,所以有很多銀彈可以使用。

  1989年李登輝出訪新加坡,新加坡稱呼他是「台灣來的總統」,李登輝回「雖不滿意,但可以接受」,這就是務實。務實的意思就是我頭銜可以妥協、我談判的場合可以妥協、我的路徑可能繞了遠一點,但是我的目標非常的明確。如果深入了解他這個人就會發現李總統這一生當中,他當下做不到的事,但他知道要做、要完成的事,就會慢慢地往前走。在當代,他被罵得很慘,因為他是第一個要改革,國民黨不可能同意他改革民進黨,他承受很大的壓力,中觀他的人生來講,就是四個字「堅持和妥協」。

3.李登輝是如何對待子女
  長子李憲文、長女李安娜、次女李安妮。在李總統的生平當中,對待子女教育是屬於開放式,也就是說,你要做什麼路,你可以自己去選擇,但是你自己選擇就要負責到底,李總統也不會要子女都要跟自己一樣都是走政治路線,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才是最重要的,執行長也從李安妮董事長口中得知,在家裡面李總統是公私分明的,家裡面部會看到任何一樣跟統統府有關的東西包括文具紙張等,執行長也有說到李安妮董事長在李總統討論事情的狀態下,李總統都是包容去給些建議。李登輝與次女李安妮都是非常有想法的人,董事長是女權主義者,想法常常會有碰撞,例如同性婚姻的議題。但和爸爸相處起來是融洽的,輪流傾聽與論述。所以在我們看來李總統對待子女是很和諧。

4.李登輝總統進入淡江中學
  當時李總統就跟爸媽說要去念日本第一高等學校,但是他爸爸跟他說這個成績也考不上,李總統就妥協了,後來李總統就決定考舊制台北高校,但是李總統在考台北高校以前先到淡江中學念書,在那裡念2-3年時間去報考。

  

  李總統在淡江中學讀書的時候,是一直不斷的去學習,超越進度學習,因為李總統知道,淡江中學是專收台灣人升學得學府,但是跟台北高校比程度是有落差,所以才不斷地去超越進度做學習做準備。

  劍道在李總統中學時期最常接觸的運動,劍道算是李總統的家學,因為爸爸是刑警所以都要會劍道,當時淡江中學的劍道教練跟李總統的叔公是好朋友,所以就叫劍道教練好好照顧李總統,結果一直打李總統叫李總統加入劍道社,李總統就說:「我來這邊是讀書的,不是來運動的啊。」結果李總統越不加入,劍道教練就打的越慘,最後才加入劍道社,是李總統在中學時期接觸時間最長的運動。

  李總統每日每夜的讀書,成績優異李總統並沒有讀完中學五年,在四年級時,跳考到台北高等學校,當時的高等學校是台灣本島內唯一可以升大學的管道,李總統是當時淡水中學第一位考上高等學校的人,因此從他的家鄉三芝到淡水造成轟動。
 

5.另外一面的李登輝
  

一開始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領導人物,雖然兒時喜歡閱讀,但成績沒有特別優異。下定決心要去念高校後,程度跟在淡江時期有所落差。隨著年紀增長,他開始用時間來思考人生及存在的意義與價值。整頓出個所以然後,李登輝選擇務農,希望靠自己的努力,讓大家溫飽。抱持著在資本主義的制度之中讓大家不被剝削的理念,表現得非常傑出也被世人看見,成為蔣經國的得力助手後陸續擔任了委員、市長、審主席、副總統、總統,協助水庫建設……。


  李登輝用沈著柔軟搞定政黨和國民大會,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,站穩腳步慢慢改革。但在改革期間也累積了不少爭議及仇恨,但對李登輝絲毫沒有影響,因為對台灣的情感支撐著他的使命。讓他朝著目標前進。即便台灣的邦交國不多,但他奠定了外交的基礎。他認為頭銜、路徑皆能妥協,但必須一步一步向前邁進。